1月12日,一批從西藏阿里地區獅泉河鎮送出的保障物資抵達陜西楊凌周轉庫。
這批物資翻越一座又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達坂,在積雪結冰的路上,顛簸前行,跨越迢迢千里,送達陜西。
我們在“天上阿里”為西安祈福
阿里,被譽為“西藏的西藏”“世界屋脊的屋脊”,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,交通不便,物資匱乏。
1994年,陜西派出第一批援藏工作隊,至今已是第九批。自陜西對口支援阿里地區以來,共選派713名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進藏開展援助工作。一項項民生工程、一批批產業項目,阿里地區的人民群眾從一個個可觸可感的援藏項目中,真切地感受到了來自陜西的溫暖,享受到了援藏項目帶來的看得見、摸得著的實惠,阿里地區的人民群眾也與陜西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。
2021年歲末,新冠肺炎疫情在西安爆發。疫情發展迅速,形勢復雜。疫情防控成為當前的“重中之重”,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。這場戰“疫”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,也牽動著雪域高原——西藏阿里12.33萬人民的心。
“27年來,陜西一直援助我們西藏阿里,如今,西安面臨嚴重疫情,我們也在‘天上阿里’為西安祈福:西安加油,長安永安!”阿里地區噶爾縣融媒體中心主持人拉姆飽含深情地說。
“我們在‘天上阿里’,祈福西安早日戰勝疫情,西安,加油!”阿里噶爾縣獅泉河鎮藏族干部旦增,向三秦父老道出了藏族同胞支援陜西抗疫的真情。
……
“千里同好,堅于金石。”連日來,阿里各族人民群眾為陜西西安鼓勁加油的暖心話,道出了濃濃的陜藏情誼。
再難也沒有西安抗疫難
滴水之恩,當涌泉相報。為支持陜西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,回報陜西長期以來對阿里的援助之情,西藏阿里地委、行署決定籌集疫情保障物資支援陜西西安抗疫。
深冬的阿里,寒風凜冽,冰天雪地。2020年12月中上旬,阿里遭遇了一次零下43.9℃冰凍災害(歷史上最低零下45℃),大雪封山、道路不通;再加上年終歲首,外地務工人員都已返鄉,當地務工人員少,運輸車輛少等,成了擺在當地黨委政府面前的一系列難題。
“再難也沒有西安抗疫難。我們阿里沒有內地那么豐富的物資,但我們老百姓有羊,有天然的礦泉水,有防疫香囊和藏藥,而且宰殺羊要按照漢族風俗(藏族風俗不放血)。要知恩圖報、生命至上,想盡一切辦法,為西安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助力。”為了回報陜西長期以來援藏之情,在捐助物資的討論會上,阿里地委、行署主要領導的話語擲地有聲。
疫情當前,時間和物資就是生命。為了保證防疫物資第一時間送到西安人民手上,阿里地區行政公署積極發動群眾,通過打通雪路、逐路轉運等各種形式,先后將地區藏醫院生產的5556件防疫藏藥香囊、屠宰的600只高原優質羊、加班生產1191箱岡仁波齊天然飲用水等疫情保障物資,全部籌集在阿里陜西大廈。
沒有裝卸工(冬季都回去了),當地租不來車輛,就從拉薩、新疆租,阿里地委副書記、行署常務副專員張小平帶領堅守崗位的援藏干部、醫生和陜西大廈員工裝卸車,協調郵政專車,叮囑駕駛員和安全員,協調路途行車有關事宜,督辦有關對接手續。
娘家有難不能不管
披星戴月,日夜兼程,運送物資的車輛在冰雪路面上,一路“馳”行。
“沿途冰雪路面特別滑,人徒步走都很滑,車輛跑起來很困難,最快的時候時速跑50公里就算不錯了,幾乎不敢踩剎車,一踩剎車車就‘飄’上走了,下坡怕站不住,上坡走不動,前天有兩輛車上不來,還是大車拖上來的,拖行了幾公里。路也很顛簸,七高八低,就像過山車一樣。”談及運送途中的困難,陜西援藏干部米光明說。作為2019年陜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員,他負責當地的農業農村工作,對陜西和阿里之間的感情體會更為深刻,此次,他也作為物資運送人員回到了陜西。
當問到為什么要日夜兼程時,米光明說:“阿里人民對西安疫情很牽掛,盡管大雪封山,但在出發之前,當地牧民自發投工、投力,大晚上的為我們裝貨。多年交流、交往、交融,阿里和陜西兩地正成為了‘親戚關系’,阿里現在真的把陜西當娘家人,娘家有難不能不管。”
阿里以當地最好的特產回報陜西省的無私援助、深情大愛,以最迫切的心情去表達陜西與阿里人民親如兄弟、情同手足的濃厚情誼……阿里人民始終與陜西人民心相依、情相連,并肩作戰、攜手前行。
5個晝夜,沿途室外平均溫度零下二三十度,最高海拔5231米,極寒缺氧,運輸環境惡劣。防疫藏藥香囊、高原優質羊、岡仁波齊天然飲用水……4輛承載著阿里各族人民濃濃之情的“藏F”牌照大貨車,跋涉近4000公里,將溫暖和關愛送達陜西人民心間。(記者 李惠茹)
[責任編輯:linlin]